新加坡与菲律宾 “搭车”或“平衡”的不同选择
2016-10-05
从竞选期间频频释放缓和信号,到6月底上台后,杜特尔特对他的前任阿基诺三世奉行的“反华亲美”外交政策作了180度的调整,“亲华疏美”一时间似乎成了杜特尔特的最大标签。
上台后,杜特尔特即对中国释放出善意:淡化所谓的南海仲裁案结果,表达将南海争端重新带回对话轨道的意愿;10月18日至21日率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打破了菲律宾总统就任后先访美后访华的传统,并“特意”在访华期间宣布与“老盟友”美国“分道扬镳”;他甚至还屡屡提及自己的中国血统,表达改善菲中关系的良好愿望。杜特尔特的善意收获了回报,在其访华“破冰之旅”中,中菲两国签署了13项双边合作文件,合作协议总额达135亿美元。最新的消息是,杜特尔特12月11日证实,菲中两国达成了一笔武器协议。如果这笔协议实现,将是上世纪50年代菲律宾与美国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以来,中国第一次卖武器给菲律宾。虽然武器交易并不表示战略上的重新定位,但从中国获取国防装备的做法,在当下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杜特尔特的一系列“疏美”言行,也令人大感意外:从下令重新审查菲美《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到暂停与美国在南海的联合巡航;从“要求美军从菲律宾撤走”,到要与美国“分手”,扬言“不担心失去美国的援助和投资,将努力加强与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联系……”杜特尔特摆出一副要与美国“恩断义绝”的架式。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菲律宾离不开美国,美国也知道杜特尔特不会弃美国而去。这有一种“默契”。
不可否认的是,杜特尔特的一系列“反美”言行,对美菲关系构成了考验,甚至可能影响美国在亚太的布局,但他很难拆散两国联盟。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尔科姆·库克说:“美菲关系的深度和复杂程度很难被低估”,美菲连结已超外界想象。菲国内一个接一个的民调结果也显示,菲律宾是世界上最亲美的国家之一。美国东西方中心太平洋岛屿发展项目主任杰勒德·菲宁说:“绝大多数菲律宾人可能并不像杜特尔特这样对美国如此敏感。”况且,美菲两国已持续近70年的军事关系也绝非一朝一夕可改变。可以预见,菲美关系在杜特尔特任期内可能不够紧密,但一定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家傅泰林在“推特”上写道:“杜特尔特真正想要的是中国的经济援助和美国停止因人权问题而对他施加的压力——这两者与其说是对外问题,不如说是菲律宾的国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