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十万人跑 马拉松风靡背后的“多重暗战”
2019-11-07
仅仅是11月2日到3日这一个周末,中国大地上就举行了近十场马拉松,吸引十余万人参跑。
除了赛道上竞跑的选手,城市间的品牌较量、商家的营销战争,共同推动马拉松风靡全国的图景。
城市大比拼:展示管理能力,推介旅游资源
马拉松赛事在中国飞速扩张的势头从数据中可见一斑。据统计,2014年到2018年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翻了四十倍。
2018年全年,中国共举办大型路跑、越野跑等赛事共1581场,累计参赛人次达583万。
除了民众对健康关注度的持续上升和热衷于用跑步来锻炼身体人群的持续扩大,各地争相举办马拉松赛事的重要原因,是想通过一个赛事打造一个城市。
举办马拉松首先是城市硬实力的检验和展示。
从比赛过程来看,参赛选手领物、存衣、检录、保障以及疏散流程的安排将考验组织者的管理能力;
从比赛外部来说,如何选择高标准的比赛线路,以及如何在保障比赛同时,避免城市交通因比赛而瘫痪也是一个难题。
除了管理能力,城市的硬实力还体现在其科技储备。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杭州马拉松就主打了科技这个看点,选手到达终点后将获得阿里提供的“芯片识别个性化影像服务”,从而实现更快、更清晰地获得个人完赛集锦视频。
举办马拉松还是城市软实力的推介和培养。
和篮球、足球等场馆活动不同,马拉松比赛中观众的注意力必然会跟随者选手,实现持续的、大范围的空间位移。这让马拉松比赛成为系统展现城市形象的好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把赛道设置和景点展示相结合成为了个城市的常规动作。这一特点在过去这个周末的多场比赛中得到体现。
在成都,此次马拉松除了继续通过望江楼、环球中心等成都著名地标,还新增设了杜甫草堂、宽窄巷子、人民公园、天府广场等多处地标建筑。
在济南,当地充分融合“泉城、泉水”特色,串联“一河一湖三泉四园”的泉城美景,着力打造一条具有“十里清泉、自在济南”特色的泉水主题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