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时代已逝 货基发展回归理性

2017-11-07

  三季度货币基金规模再创新高,达6.31万亿元,同比增加23.48%。然而,自10月份基金流动性新规正式实施以来,新基金发行量明显减少,尤其是货币基金难觅踪影。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货币型基金优势仍存,但随着收益率下降、规模约束增强、管理难度加大等,未来规模增长速度将放缓。短期来看,货币型基金收益率仍有吸引力,但预计长期将回归本质,合理发展。


  最后的扩容盛宴

  根据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9月30日,全市场货币市场基金共计347只,总规模达6.31万亿元。对比二季度的5.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48%,单季规模净增1.2万亿元,创下2015年三季度以来的新高。货币型基金三季度新发行26只(按基金成立日算),发行份额为442.08亿份,相比于二季度的244.62亿份,发行份额大幅上升,显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货币型基金更受市场青睐。

  而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6日,货币型基金规模为6.35亿元,与三季度末的数据基本相当。事实上,今年货币型基金规模扩张主要集中在6月和9月,单月分别跳跃式增长11976亿元和10837亿元。

  进入10月以后,受基金流动性新规影响,新基金发行量明显减少,货币型基金难觅踪影。根据choice数据统计,目前在发基金共有138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其中股票型基金11只、混合型基金99只、QDII基金4只、债券型基金23只、另类投资基金1只,并无今年以来持续火热的货币型基金。招商证券表示,货币型基金新增份额占比出现锐减,与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的遏制有关,后续货币型基金发行亦会遭此掣肘,货币型基金规模增长一枝独秀的境况或难再现。

  分析三季度货币型基金规模增长“最后的狂欢”,中金公司分析员认为,联系当下市场环境,货币基金三季度末的快速增长,或因去杠杆背景下短端利率高企,表内资金在利差作用下进一步表外化,对应商业银行的普通存款增长相对乏力;而银行表内资金在货币基金流动性好、摊余成本法下类保本、收益率高且免税等特性吸引之下,叠加担忧监管收紧,赶在新规落实前加大对货币型基金的增持力度。

  收益提升或受限

  根据choice数据,二季度货币型基金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83%,三季度这一数值上行0.15个百分点至3.98%。对比其他大类资产表现,今年以来货币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14%,业绩表现虽弱于股票型基金的12.97%和混合型基金的10.25%,但远优于债券型基金的2.08%。

  招商证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由于货币型基金不仅具备流动性尚佳的特点,应对波动能力较强,符合防御策略产品配置需求,并且三季度存单收益率依旧可观。作为主要配置工具,货币型基金收益率好于同类型产品,易受市场青睐。

  数据显示,三季度货币基金共计持有债券2.23万亿,环比上升7540.8亿,其中环比增持的品种主要为同业存单,其他品种增持幅度相对较小。

  有分析人士提醒,考虑到货币型基金新规对同业存单分散配置的要求,预计未来高比例配置同业存单的现象将受到一定限制,且新规中提高流动性资产占比等要求,对国债、政金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形成利好。货币型基金投资中低评级资产、协议回购等受限,意味着货币型基金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降低的同时,减少了提高收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