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艰难出海: 扫一扫水土不服,信用卡支付也在升级

2018-04-09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电子商务与社交红包的普及,国内消费者已经把使用手机“扫一扫”买咖啡、骑自行车、叫外卖当作一种生活常态,而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双寡头”——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与腾讯财付通旗下的微信支付,都开始了加快海外布局的步伐。

  由于在他国开展支付业务需要获得金融牌照,与当地已有牌照的公司合作成为推广移动支付的主流方式,仅在3月,双方就动作频频:3月21日,蚂蚁金服与印尼 Emtek 集团联合推出的电子钱包DANA 正式上线;3月26日,微信支付则与新加坡星网电子付款公司(NETS)开展合作,未来可让新加坡当地NETS 用户扫描微信二维码付款。

  也就是说,不论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还是银行卡类的清算机构,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想在更多国家复制出“印尼版支付宝”或者是“新加坡版微信支付”。

  单从开拓国家数量来看,支付宝暂居先发优势——最新数据显示,支付宝已覆盖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与数十万商户;微信支付也已登陆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超过25万境外商户。

  但巨头想要的不仅如此。

  一个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在境外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主流仍是庞大的国内“出境游”群体。根据今年2月尼尔森发布的白皮书《2017中国境外旅游和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约有65%的中国游客在境外旅行时使用移动支付,而非中国游客仅占11%。

  可以说,巨头在海外市场推广移动支付的目标客群,一定不会仅仅是出境游的中国旅客,而如何进行产品在他国的本地化策略,建立良好的产品体验, 就成为巨头推广移动支付的必经之路。